内部结构可视化 封装与焊接可靠性 造假与篡改识别 层间短路/断路排查
为什么在二手芯片检测中使用X射线检查仪?
对于回收二手芯片的企业而言,外观与电测并不能完整反映芯片内部健康状态。X射线能够穿透封装材料,直观呈现 线焊、引线框架、键合点、焊球、内层走线以及封装内潜在空洞等信息,帮助在早期识别隐蔽缺陷,降低后续分选与再流焊环节的风险。
1) 结构完整性与焊接质量
在使用与回收过程中,芯片可能出现键合断裂、虚焊、内部裂缝、焊球空洞或桥连等问题,这些肉眼难以辨识。 类似视频展示的X射线设备可清晰呈现上述异常,便于快速分拣异常样品,避免混入合格批次。
2) 造假与篡改识别
个别不良供应可能对二手芯片进行打磨、重新标识或“洗白”。X射线图像可揭示封装内部与标称不匹配的结构特征, 例如引脚布局、硅片尺寸或线焊组织与型号不符,从而为可追溯与合规提供依据。
3) 多层封装与互连评估
对于多层或倒装封装结构,X射线能够分层观察焊点与互连分布,辅助判断是否存在层间短路、断路或BGA中空洞超标等问题, 为后续电测与故障定位提供方向。

面向企业建议
以下建议基于行业流程总结X射线检测在实际操作中的落地要点。
- 抽样与分层:按批次与来源进行分层抽检,对价格敏感或高风险来源提高抽检比例。
- 判定标准:建立与封装类型匹配的判定规则(如空洞占比阈值、线焊偏移度、桥连判据)。
- 对照验证:结合外观与基本电测,形成“外观—X射线—电测”的三角验证闭环。
- 留存与追溯:保存关键样张与判定记录,便于异常溯源与合作管理。
- 操作一致性:规范拍摄角度、视场与对比度设置,保证跨批次图像可比性。
对于BGA、QFN与多芯片封装,优先检查焊点空洞比例、桥连、缺失焊点与线焊连续性;对可疑型号进行结构特征与标称资料的交叉比对。

常见问题(FAQ)
Q1:X射线是否会对芯片造成损伤?
在常规无损检测剂量与曝光时间下,对器件功能的影响可忽略。建议遵循设备厂商与行业标准的剂量管理策略。
Q2:能否仅凭X射线结论判定良品?
不建议。X射线适合用于结构与互连层面的可视化与风险筛查,应与功能电测和外观检验结合使用,提升判定可靠度。
Q3:哪些缺陷X射线更敏感?
典型包括线焊断裂/虚焊、焊球空洞/桥连、封装内裂纹、多层互连异常,以及与型号不符的内部结构差异。